北京:輝煌70年 就業惠民生 2019-09-09 00:00:00 了解更多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 新中國成立以來,北京高度重視就業工作,堅持就業工作與經濟發展、產業轉型同步推進,從以計劃安置為主,到解決國企職工下崗失業,到統籌城鄉就業,再到推動高質量就業,不斷把就業工作推向新階段,勞動者就業質量穩步提升。 社保降費為企業減負近200億元 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穩就業”的決策部署,圍繞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全面貫徹“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的新時代就業方針,不斷豐富完善促進就業創業政策措施,高標準打好穩就業、促就業“組合拳”。 特別是通過減稅降費和穩崗補貼等一攬子措施,支持企業高質量發展,預計在2019年,僅通過社保降費就將為企業減負約200億元。 同時,針對企業在設立、運營、發展中存在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順機制、減環節、優流程、強服務,優化營商環境。北京市在保持就業局勢穩定的基礎上,就業質量穩步提高,主要體現在就業規模、就業結構、就業收入、就業權益上。 資料顯示,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北京市就業人員總量從1978年的444.1萬人增長到2018年的1237.8萬人,增長近3倍;就業結構不斷優化,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一、二、三次產業的就業結構從1978年的28.3:40.1:31.6調整為2018年的3.7:14.7:81.6,特別是第三產業中信息軟件、科學研究和金融業的從業人員占比約23%,產值占比近40%;就業收入穩步提高,實現勞動者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2018年北京市法人單位從業人員平均工資達12.7萬元,近十年年均工資增長在10%左右。 2018年新注冊企業超18萬戶 新中國成立以來,北京勞動者就業從以單位就業為主,到目前的就業與創業并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力持續迸發。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服務全國科創中心建設,加快打造“雙創”升級版,構建以創新創業引領產業升級、助推就業提質的新生態,2018年新注冊企業超過18萬戶,首都特色創業政策、資金、品牌效應明顯,創業氛圍日趨濃厚。 在政策引領方面,逐步形成創業培訓、項目孵化、創業融資、減稅降費、人才引進等政策體系,讓創業“進口有政府服務,出口有市場承接”。 在資金支持方面,加強財稅、金融對初創企業扶持,提高創業擔保貸款額度和貼息標準;調動民間資本的積極性支持創業,通過創新鏈、資本鏈、產業鏈“三鏈”融合,推動創新創業向縱深發展。 在品牌推動方面,積極推進“千名創業導師培育工程”,高標準建設創業孵化基地,推出“創業北京”創業創新大賽、“東升杯”國際創業大賽等品牌。特別是設立大學生創業板,建立大學生創業“陪跑”機制,在板企業達108家,累計融資超過5.7億元。 技能勞動者總量達338萬人 新中國成立以來,北京市緊跟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對職工技能水平的要求,扎實做好勞動者職業技能培訓。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和勞動者職業技能提高的需要,大力開展全職業生涯的技能培訓,加快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實現了技能人才培養與就業結構優化的良性互動。目前全市技能勞動者總量達到338萬人,高技能人才99.6萬人,71人獲國務院特殊津貼。 此外,圍繞首都高質量發展,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特別是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等高精尖產業發展需要,采取清單化、菜單式培訓服務模式,組織新產業、新職業、新技能培訓,培養造就了一大批急需緊缺人才。 服務企業職工職業能力素養的提升,重點實施企業職工適應性培訓、轉崗轉業培訓、崗位技能培訓、高技能人才培養和技能大師工作室創新培訓,助力企業發展提質增效。 服務重大項目建設需求,圍繞北京世園會、北京冬奧會,以及北京城市副中心、大興國際機場等對勞動者技能要求,建立培訓、實習、就業全鏈條服務機制,推行項目制培訓、一站式培訓,促進勞動者就地就近就業。 服務提升城市生活品質和群眾生活,在城市供熱供氣、園林綠化、公共交通、環境衛生等城市運行保障領域,以及養老護理、醫療陪護、安保、快遞等生活領域,實施從業人員技能提升培訓,促進城市品質提升。 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超1600家 十八大以來,北京堅持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積極凝聚社會各方力量,完善市場化服務和公共就業服務雙輪驅動格局,為企業和勞動者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專業的就業服務,勞動力供求匹配效率和質量顯著提升。 人力資源市場更有活力。堅持人力資源市場化配置方向,激發了用人單位、求職主體和市場服務機構的積極性創造性;堅持服務最廣大勞動者和用人單位,通過互聯網、信息化提高了市場配置效率;堅持政府引導、市場決定的思路,穩妥處理政府和市場、公共服務和市場服務的關系;制定實施促進獵頭機構發展的優惠政策,激勵獵頭機構發揮引才融智作用。 當前,人力資源市場發展進入新階段,全市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超過1600家。 公共就業服務均等可及。為給群眾提供更加公平便捷的就業服務,確立了以政策咨詢、職業指導、職業介紹、創業服務等為主要內容的公共就業服務制度,形成了市、區、街(鄉)、社區(村)四級公共就業服務體系,送培訓,送崗位,辦實事,解民憂,勞動力供需匹配效率進一步提高。 黨的十八大以來,實施高校畢業生基層成長計劃、青年就業見習計劃,深化進校園送服務,促進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結合美麗鄉村建設,采取精細化服務、技能培訓、定向招聘等多種方式,促進36.3萬農村地區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 此外,通過內部挖潛、專場招聘、轉崗培訓,促進企業職工轉崗就業;采取鼓勵用人單位招用、公益性崗位安置,幫扶困難群體實現穩定就業。(劉美君) ?
上一篇:廣東:實施“南粵家政”工程促進就業
下一篇:浙江省赴湖北開展就業扶貧招聘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聯系電話:010-56189416
新聞推薦
聯系方式
北京華建英才人力資源顧問有限公司
電話:010-56189416
郵箱:huajian@hjychr.com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中路20號樂成中心A座19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