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zx

為雪域高原增一抹亮色——西藏書寫脫貧攻堅精彩答卷 2019-09-06 00:00:00   了解更多
0

這里是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的“世界屋脊”,地勢極高,氧氣稀薄,自然環境嚴酷。 這里也是全國唯一的省區級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整體性深度貧困地區,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脫貧成本高、難度大、任務艱巨。 今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從封閉落后的封建農奴制社會,到社會主義新社會,這片雪域高原創造了“短短幾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間奇跡。 盛夏的西藏,群山莽莽,白云蒼蒼。關于脫貧的奇跡,也正在這片土地上演,為雪域高原增添了一抹幸福民生的亮麗色彩。 據統計,截至2018年底,西藏全區55個縣(區)摘帽,47.8萬人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015年底的25.2%,下降到6%以下。 他鄉而今成家鄉——“就業定了,心就穩了” 夏日的拉薩,清爽宜人。走進拉薩市城關區恩惠苑社區,道路寬闊整潔,一排排樓房錯落有致,小區綠意盎然,讓人耳目一新。 易地扶貧搬遷戶阿多是恩惠苑社區的保安。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像往常一樣在小區里巡邏。 跟隨阿多來到他的家中,濃郁的藏式風情撲面而來,100多平方米的房間里,現代化的家具家電設施一應俱全,零食茶點擺滿茶幾,房間被女主人次仁央宗收拾得井井有條。一杯醇香的酥油茶下肚,溫暖又妥帖。 今年51歲的阿多來自林周縣唐古鄉唐古村,2016年,他跟著鄉親們搬到了恩惠苑社區。據阿多介紹,老家的生活條件不是很好,交通不便,又經常發生地質災害,一家人靠放牧為生,日子很艱辛。 剛搬來城關區的時候,阿多一家很擔憂?!澳挲g大了,沒有一技之長,能做什么呢?沒有工作,一家4口人該如何生活?”曾任村里婦女主任、擔任過林周縣人大代表的次仁央宗,當時對未來生活充滿了擔憂。 不久后,經過人社局的推薦,居委會很快就為阿多推薦了社區保安一職,次仁央宗則來到拉薩市委黨校做保潔工作,兩人每月工資都在2000多元。 如今,“異鄉人”成了“一鄉人”?!熬蜆I定了,心就穩了?!卑⒍嗾f。目前,阿多的大兒子也通過政府公益性崗位安置,走上輔警崗位。 在西藏,像阿多這樣的易地扶貧搬遷家庭還有很多。來自察隅縣察瓦龍鄉處尼村的德慶卓瑪,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能住上這么干凈氣派的新樓房。 2018年5月,德慶卓瑪一家搬到林芝市巴宜區八一鎮的創業夢想小鎮。一層是商鋪,二層三層就是居住區,95平方米的小家,里里外外收拾得很溫馨。 在人社部門的幫助下,29歲的德慶卓瑪在創業夢想小鎮找到了一份保潔工作,她的愛人做保安。 “政府還給我們配齊了家具家電,讓我們免去了很多后顧之憂?,F在我和愛人每月收入5000多元,貧困的帽子摘掉了,還生了小寶寶,小日子越過越好!”談及當前的幸福生活,德慶卓瑪笑逐顏開。 據西藏自治區人社廳副廳長李虹介紹,自2016年以來,自治區開始對“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26.6萬名貧困群眾實施易地扶貧搬遷。 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重點要做好“后半篇文章”?!白灾螀^堅持每戶搬遷群眾必須有1人就業、10人以上安置點必須有配套產業,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融入、可致富?!崩詈缯f。 截至目前,全區942個安置區已經竣工807個,累計完成投資161.5億元,已搬遷入駐24.2萬人;2018年啟動實施昌都三巖片區1801戶1.16萬人跨市整體扶貧搬遷,已安置601戶3737人。? 端穩旅游“金飯碗”——能人帶頭政企聯動? 吞白村位于米林縣派鎮,雅魯藏布江穿境而過。 在這個依山傍水的村子,有一個遠近聞名的女能人德吉旺姆。跟村里其他人一樣,今年33歲的德吉旺姆從小家境貧寒。因父母離異,家里9個孩子都由母親一手帶大,德吉旺姆從小就很懂事。 18歲時,德吉旺姆來到拉薩市達孜區打工。她先在一家茶館當服務員,接著又自己創業,慢慢賺到了一些錢。 “因為可以觀賞到中國最美雪山之一的南迦巴瓦峰,隔壁村自2006年起就開始發展旅游業。而我們村同樣風景秀美,旅游資源豐富,為什么不能開發利用起來?”2016年,德吉旺姆萌生了一個想法:能不能在村子舊址,建立一個集觀賞、住宿、餐飲、休閑于一體的村集體農莊? “不能再抱著‘金飯碗’過窮日子了?!彼业酱彘L談了自己的設想,村長十分贊賞。說干就干。制定經營方案,村兩委審議,召開村民大會征求意見……公尊德姆集體農莊的構想初具雛形。 然而,事情并沒有預想般順利。不少村民認為,既然是籌建集體農莊,就應該大家共同出資、合伙經營。但是部分貧困家庭和村里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根本拿不出錢來。 “貧困戶的錢我來出?!本驮诖迕駹幷摬恍輹r,德吉旺姆站了出來。她提出“黨支部+能人+貧困戶+本村村民”的入股經營模式,并且幫3戶貧困戶出資6萬元。 按照這種模式,項目已完成籌資?,F金共近900萬元,其中政府為該項目補貼450萬元;德吉旺姆個人出資近350萬元,占股25%;吞白村40戶村民出資近100萬元,占股60%;村集體以土地形式出資,占股15%,收益歸村集體所有。 “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我的膽子才敢這么大?!钡录诽寡?,與此同時,身上的擔子也更重了。 2018年,農莊凈收入120萬元,每戶村民從中分紅1.8萬元。吞白村7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通過在農莊里務工,平均月薪3000元,年底均實現脫貧。 布姆阿牛是公尊德姆農莊的會計。35歲的她上過六年級,之前一直賦閑在家,日子過得捉襟見肘。 “之前就是在家帶孩子,沒事干?,F在每月3000多元工資,收入提高了,生活變得充實了,日子也更有奔頭了!”布姆阿牛告訴記者。 位于林芝市巴宜區的魯朗小鎮,被譽為西藏“小瑞士”。由林芝市旅游發展委員會和林芝筑夢眾創產業園有限公司共同研發的智慧旅游項目,目前已經啟動。 “該項目構建了線上線下一體化營銷管理模式,免費為農牧民家庭旅館經營戶采集信息、線上推廣、引流客源,已為農牧民家庭旅館吸引客源3.9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600余萬元?!绷种ブ舯妱摦a業園有限公司總經理陸錦華介紹。 與此同時,公司還為17家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民宿改造,吸引客源。 魯朗鎮羅布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員次仁旺姆就是其中之一。記者來到次仁旺姆家中看到,一間間明亮整潔、有濃郁藏式風情的客房已經修繕完成。 “房間馬上就要投入使用,一年多收入七八萬元沒問題?!睘榱擞邮着腿?,次仁旺姆還專門參加了人社部門組織的創業培訓,里里外外“武裝”自己。 近年來,西藏將鄉村旅游作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重要載體,通過投資基礎設施建設、豐富旅游產品等措施,助力脫貧攻堅,成效顯著。 截至2018年底,全區農牧民旅游從業人員達4.7萬人,旅游產業帶動3.2萬名貧困人員脫貧。? 發展農牧產業“強筋骨”——立足優勢志智雙扶? 從拉薩驅車出發,翻過海拔5000多米的米拉山,就到了工布江達縣。 由于毗鄰景區,工布江達縣錯高鄉結巴村村民大多吃著“旅游飯”,日子過得不錯,但玉魯一家過得頗為清苦。 47歲的玉魯,家中共有5口人。她患有骨質增生,無法干力氣活,最小的兩個孩子還在讀書,一家人靠丈夫和大兒子干活維持生計。 2015年底,經逐級審定后,玉魯一家被認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不久之后,扶貧干部到玉魯家里宣傳講解政策,她的眼睛亮了。她詳細咨詢了精準扶貧政策,并主動尋求幫助。 玉魯將自家的9頭藏香豬入股到村合作社,增加分紅收入。鄉政府根據他們家庭實際情況,給玉魯安排了生態補償崗位。每年,她可領取3000元的崗位補助。2018年,補助漲到了3500元。 同時,政府還為玉魯家的兩名學生提供路費和學費。經鄉政府協調,一家企業資助每人每年2000元生活費。 在精準扶貧政策的扶持下,玉魯全家收入有了明顯提高,自主脫貧的意識也逐漸提高。在她的鼓勵下,丈夫和大兒子參加了縣人社局組織的技能培訓,并外出務工,每年增收6000余元。2017年,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2727元,提高到9300余元。 2018年,玉魯主動找到結巴村第一書記格列,遞交了自愿脫貧申請。 “有政策支持,有村里合作社的幫助,現在丈夫和大兒子又有一技之長,我們一家已經獲得了脫貧致富的信心與能力,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庇耵斦f。 藏香豬、牦牛、青稞、松茸、靈芝、蟲草……西藏有先天的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條件,特色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等正成為該區扶貧主導產業。 2016年以來,自治區突出這些特色主導產業,累積實施產業扶貧項目2581個,帶動22.09萬人脫貧,人均增收4000元左右。依托這些產業,西藏正逐步實現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幫扶轉變。 奮力脫貧攻堅,雪域高原正譜寫動人篇章。高原奇跡還在繼續,發展新路正在鋪就,鄉村振興的帷幕也已然開啟。(李艷秋?黃曉云?祝振強?徐德金?程昌盛)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聯系電話:010-56189416

北京華建英才人力資源顧問有限公司. 京ICP備16045333號-1 電話:010-56189416 郵箱:huajian@hjychr.com
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中路20號樂成中心A座19層

中日韩激情无码一级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