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zx

播撒扶貧“江海之花”——江蘇省南通市人社局助力西部脫貧攻堅紀實 2019-05-08 00:00:00   了解更多
0

這天下午,32歲的外來務工者常玉平下班后,像往常一樣到菜市場買菜,不同的是,這天他多買了幾個“硬菜”。 “爸爸,今天為啥做這么多好吃的呀?”6歲半的女兒甚是驚喜。 “今天是爸爸媽媽來南通整整12周年紀念日,所以要慶祝一下呀!”常玉平滿臉悅色地答道。 如此溫馨的畫面,緣自12年前南通在國家級貧困縣、甘肅省臨夏州康樂縣舉辦的一場勞務協作招聘會,當時年僅20歲的常玉平簽約到南通一家制造業企業工作,并由此與這座城市結下不解之緣。 經年數載,春華秋實。在國家東西部扶貧協作戰略指引下,南通以“包容會通,敢為人先”的城市精神,多路徑、大縱深地布局西部就業扶貧事業。截至去年底,累計在西部貧困地區建立勞務基地39個,吸納就業參保務工人員62600余名,范圍覆蓋12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 一場綿延百年的大愛 追溯南通與臨夏的交往史,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他就是南通先賢、中國近代實業家、政治家、教育家張謇。 早在1913年,甘肅青年牛載坤從京師大學堂畢業,南下拜識了張謇,后回鄉創辦學校,開啟康樂縣近代教育先河。 1995年,南通市職工袁雨洲主動資助康樂縣一名失學兒童。隨著資助活動的擴展,勞務協作的種子也開始逐漸萌芽。2006年,在兩地人社部門推動下,康樂縣組織13名農民工赴南通務工,由此拉開兩地勞作協作序幕。 “本著助力脫貧、互為需求、共同發展的思路,我們不斷深化與臨夏的勞務對接?!蹦贤ㄊ腥松缇志珠L凌建華列舉了幾個重要節點: 2007年,兩地簽定勞務合作協議,由單一勞務輸送向源頭培養、聯合辦學等領域拓展;2013年,“臨夏州勞務辦駐通勞務服務中心”在南通揭牌,兩地建立起勞務對接的“綠色通道”;2018年,南通市人社局派員到臨夏州回訪,重點探討無技能、低文化貧困勞動力輸送就業、招引回族富余勞動力就業等實際操作問題…… 截至目前,南通市與臨夏州已成功舉辦七屆人力資源洽談活動,先后撥付16萬元援助資金用于臨夏州開展勞務輸出。 常玉平就是2007年兩地建立勞務協作關系后的首批受益者。在南通務工12年,他的人生實現了華麗蛻變:月薪從剛來時2400元增長到現在的6000多元,翻了近三番;因被省、市分別表彰為“甘肅在江蘇優秀務工人員”和“臨夏在南通優秀務工人員”,2015年成功申請經濟適用房;在南通組建家庭,并且有了可愛的女兒…… “這座城市給了我太多的改變,我會一直待下去!”常玉平堅定地說。 如今臨夏已經成為南通重要的勞務來源基地,累計輸送來通就業8000多人次,其中參保人員2457人。 除了勞務扶貧,南通市人社局的干部職工不忘延續捐資助學的好傳統,積極開展希望工程公益活動,迄今已有近百名人社工作人員結對捐助康樂縣百余名失學兒童,累計救助金額近40萬元。 一次跨越千里的牽手 “外出務工,首選南通”,這是現今流傳在陜西省漢中市就業市場的一句口號。 一個西部貧困地區,何以對南通如此信賴?這要從兩地建立對口幫扶機制說起。 “為響應蘇陜扶貧協作號召,2016年,我們主動與漢中對接,在江蘇省率先開展蘇陜勞務協作相關工作?!蹦贤ㄊ芯蜆I管理中心主任沈志和介紹。 為幫助漢中解決大批貧困群眾無法外出、無業可扶、無力脫貧的“三無難題”,近兩年南通市人社局不斷加大與漢中對接力度,在多領域建立合作關系。 兩地共同組織召開通漢勞務協作縣級對接洽談會;南通海門市在漢中勉縣創辦首個蘇陜勞務協作專業服務平臺——勉縣(海門)就業扶貧服務中心;南通市人社局資助10萬元援建的蘇陜扶貧協作首個標準化人社基層平臺,在漢中略陽縣接官亭鎮建成啟用…… 通漢勞務協作邁上發展快車道。今年春節后上班第一天,南通便組織126家知名企業赴漢中等地開展勞動力招引活動。2月24日當天,就有500多名漢中務工人員集中抵通,24歲的李保宏就是其中之一。 “雖然在家鄉做導游收入穩定,但并不高,想趁著年輕出來闖闖?!崩畋:暾f,“是政府合作舉辦的招聘會吸引了我,感覺特別有保障?!爆F在,李保宏應聘到了南通市區的南亞塑膠,每月薪酬在5000元至7000元之間。 在做好“輸血”工作的同時,南通市人社局還積極協調本地產業向漢中轉移,增強貧困地區“自主造血”能力。 走進國家級貧困縣漢中勉縣職教中心,“政力制衣”四個字格外醒目。該項目總投資1億元,由南通海門市企業家趙海峰創辦,是首個落地的蘇陜產業協作項目。 “來勉縣建廠,是雙贏的,既能夠響應中央號召,也能夠促進企業進一步發展?!壁w海峰介紹,一期工程投產至今,已吸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近百人,年人均增加收入達2.5萬元?!岸陧椖客懂a后,用工可增至約1500人,輻射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范圍將進一步擴大?!?按照“產業合作促發展、依托社區辦工廠、辦好工廠促就業、增收脫貧奔小康”的思路,南通市人社局積極支持漢中發展社區工廠扶貧模式,涌現出勉縣恒源祥(南通)紡織品有限公司、略陽縣留守婦女社區“扶貧工廠”等一批合作典范。 截至去年底,兩地已攜手舉辦50多場招聘活動,成功幫助2277名漢中貧困勞動力和有就業意愿的勞動者來通就業參保,實現了兩地勞務合作共贏。 一曲人本關懷的贊歌 “如果你們遇到解決不了的困難和矛盾,可以直接打電話跟我們聯系,由我們出面和企業溝通,這是我的手機號碼……” 近日,南通市就業管理中心市場管理科科長張青,來到市區大生集團進行回訪,與剛到這里就業的務工者面對面交談,消除他們初來乍到時的陌生感和后顧之憂。 回訪時,張青就碰到一對“心里憋屈”的陜西寧強老鄉陳秀英和魏長虹。原來,夫妻倆想住公司的夫妻間,但大生公司的“夫妻間”在唐閘本部,而且最近又滿員了,倆人覺得實在不太方便,企業說給他們每人每月200元補貼,幫他們在附近租間民房,兩人卻理解成每月只加200元,還有點不高興。 了解情況后,張青對他們一解釋,兩人這才眉頭舒展?!捌鋵嵰膊皇谴髥栴},但是他們又不愿意和企業溝通,就容易造成誤會?!弊鳛樨撠焹傻貙拥哪贤ň凸苤行墓ぷ魅藛T,張青成了老鄉眼中的“娘家人”“和事佬”。 留人重在留心。在一次赴康樂縣招聘時,一對回族夫婦在南通金秋集團的展位前愁眉苦臉:企業里有專門的回族餐廳,但孩子在學校里吃飯怎么辦?集團領導當場拍板,給他們安排對班,宿舍里安置電磁爐等炊具,確保有人可以給孩子做飯,于是二人當即與企業簽了約。 說起南通的人本關懷,同樣來自康樂縣的常玉平激動不已:“企業不僅幫我們繳納五險一金,而且每年組織一次外出旅游,報銷一次探親往返交通費,一年要發三到四次獎金,還提供免費餐飲……” 為讓來通務工人員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南通市人社局建立了統一的接站制度,只要是輸送來通就業的人員,無論是工作日還是休息日,無論白天還是深夜,無論人多人少,他們都會組織企業派專車專人接站,并舉行歡迎儀式。 此外,南通市還通過降低失業保險費率及發放穩崗補貼、社保補貼、培訓補貼等方式,減輕企業負擔。同時,輸送獎勵、招聘獎勵、就業獎勵等用工補貼政策的落實,也進一步鼓勵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職業院校為企業引進勞動力,激活勞務協作、就業扶貧的一池春水。(劉志剛)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聯系電話:010-56189416

北京華建英才人力資源顧問有限公司. 京ICP備16045333號-1 電話:010-56189416 郵箱:huajian@hjychr.com
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中路20號樂成中心A座19層

中日韩激情无码一级毛片